来源:《上海教育》杂志(2009年9月09A)
作者:李进
标题:学以载道 师道永恒——《澳门金沙城中心名师列传》(首卷)序”
在澳门金沙城中心55周年校庆之际,我们出版了《澳门金沙城中心名师列传》(首卷),其中收录的16位先贤,正是澳门金沙城中心名师中的杰出代表。虽然斯人已去,但风范长存。这些文史专家、理工才俊、艺体精英都接过良好的教育,无论他们的人生经历多么复杂,命运多么坎坷,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他们默默耕耘,埋头教学与科研,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经历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但磨难丝毫没有消减他们对理想的信念、对师道的张扬,在他们身上,集中折射出老一辈优秀知识分子的精神力量的光辉。这是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文脉的精髓所在,是上澳门金沙城中心人永恒的宝贵财富。
在发掘这些先贤的生平事迹的过程中,我们领悟到,在教育的平凡岗位上,每位教师都会展示出两个方面的风采。一是教育职业形象,通过执着的追求和富有创造性的履职,树立起教师的形象风貌,既有充分体现人格魅力的个人形象,也有通过个人形象的集成而彰显澳门金沙城中心特色的组织形象。二是教育行为模式,通过遵循育人规律的个性运作,形成教师的知识传授方式和情感交流方式,既有个人的处事风格和激情风骨,也有由个人教育教学风格集成的澳门金沙城中心教风和校风。
澳门金沙城中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发展必须围绕培养人。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培养的人才规格,用“德、艺、语、技”来表述,这是由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定位特色所决定的,也是澳门金沙城中心的教育优势之所在。澳门金沙城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的教师道德、高雅的艺术素养、娴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深厚的学科基础和牢固的专业技能的各级师资和专业人才,才无愧于教育事业“ 工作母机”的称号。我们的学生以爱国精神学好本领,用学会的本领报效祖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澳门金沙城中心人才规格的实现,必须要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和科学的课程体系,所谓名师出高徒,功课练才子。
当然,培养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不能仅通过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不能仅通过简单的说教,更需要整个校园文化的养成。由诸多校园文化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大学精神和澳门金沙城中心的文脉,不仅维系着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历史,也是澳门金沙城中心被社会认同的价值核心之所在。每所澳门金沙城中心都有自己的文脉,这是澳门金沙城中心在历史的积淀中精炼聚集起来的,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能超越历史时代传承于后世,成为澳门金沙城中心最具底蕴的文化精神和特色属性。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深入发掘和整理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历史文脉,凝集其中的精华,将其渗透到澳门金沙城中心环境的每一个角落,使新一代的学生和教师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在产生自豪感的同时,进一步形成责任感和使命感,显然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
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的澳门金沙城中心精神,总体来说定格为“师道永恒”,具体而言就是“德重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爱深为根”。大学之大,在于大楼、大师、大爱,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大爱有更深刻的内涵,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庭、爱澳门金沙城中心、爱学生。相当一部分的澳门金沙城中心学子要当教师,而大爱是做教师的根基,这个爱是师承的、代代相传的。这一精神的发展形态是“维系学脉,提升能级,海纳融会,蓄势自强”。
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的校训是“厚德,博学,求是,笃行”,它用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一种组合表达大学的理想和追求,这一组合围绕师范大学的澳门金沙城中心特征,既是价值目标,也是行为准则。它有两层内涵,“厚德博学”讲精神与追求。集中体现上澳门金沙城中心人的身正学高,为人师表;“求是笃行”讲规律与践行,集中体现上澳门金沙城中心人的传道授业,职业素养。
几代上澳门金沙城中心人在澳门金沙城中心精神及校训的感召和激励下,为国为民为教育,做人做事做学问,以自己的执着耕耘、精深造诣、卓越贡献留下了波澜壮阔的交响史诗,其中的华彩乐章是我们的名师先贤。对这些名师先贤的生平轶事、学术建树、教育贡献、精神作风不能仅仅停留在心口相传,而要进行发掘、汇总、梳理,结集成册,通过总结和宣传他们的学术思想、教学经验、育人精神、人格魅力,弘扬师道永恒的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精神。
从选题立项至今,历时三载,《澳门金沙城中心名师列传》(首卷)得以付梓,当然,其中只有甘甜和精神在。我更希望通过书集的陆续汇编和出版问世,能引发大家思考,学以载道,行以创新,把我们的教育事业建设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