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下工棚磨砺出能力(文汇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3-03-24浏览次数:2035


????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机电学院和建工学院毕业生在实践中转变了观念,提高了技能,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文/本报记者何连弟

????这学期一开学,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应届毕业生朱就变得有些“灰头土脑”:为了给就业作准备,他找了一家建筑公司当上了见习工程监理,每天都在工地爬上爬下。小朱对此早有准备,“从一开始学这个专业,老师就告诉我们要从住工棚做起。”由于学生树立了这样的观念,再加上澳门金沙城中心通过多方调研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去年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奉贤校区机电学院和建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今年学生的就业情况也比较乐观。

????这两个学院的毕业生曾一度非常“滞销”。两三年前,机电学院处于“好的学生招不进来,培养的学生分不出去”的尴尬境地;而建工学院2001年成立时只有3个专科专业,一些教师感到没有前途,学生觉得没有出路。面对困境,两个学院果断走出校门问计于市场,求知于实践。学院领导带领教师花一年多时间走访用人单位,掌握了第一手的人才市场信息。

????在这次调研中,一家著名外企的老总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位来自同一所大学的毕业生被公司录用,其中一个博士生没干几个月就跳槽了;另一位本科生在工地上做了近一年,表现不错,可当老总决定给他升职并派驻香港工作时,他却因受不了住工棚的苦打了辞职报告。这个事例让两个学院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要想拓宽学生的就业门路,首先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针对一些学生毕业后不愿去工地、下车间的现象,建工学院院长刘建新从新生一进来就告诉他们:“既然选择了这个学院,就要做好毕业后住工棚的准备。”机电学院也及时给学生打好“预防针”,使学生就业时具备了良好的心态。

????通过广泛调研,两个学院还发现自身的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有些脱节。机电学院院长林筱云说,原先课堂上传授的一些传统机械技术及相关知识已几近淘汰,而市场上的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许多新机械工艺却尚未进入课本、进入课堂。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两个学院大胆实施了改革。机电学院把原来的5个专业调整为4个专业,实现从传统机电教育向现代机电教育的转变;压缩基础课,改造缺乏市场需求的老课程;确保30%以上课时用于实践培训,3年投入1000万元改造实验室,今年还与德国合作设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市场急需的掌握现代汽车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与美国戴顿大学合作开设电子信息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工学院增加了营销学、房地产法、人际关系学等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与上海建筑业联合会、上海建工集团、上海住总集团等10家单位签定协议设立实习基地,强化学生实践环节。他们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只要教师有学习的需要就一路绿灯;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提高学科梯队的结构层次,还聘请有影响的专家教授来校兼课。

????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市场定位的明确,两个学院学生择业时的优势逐步显现。去年宝钢集团要招5名员工,有200多人前往应聘,其中不乏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机电学院2名学生也试着去应聘,结果均被录取,没过几天公司负责人还问他们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来,2位学生不解,单位负责人说,因为他们就需要技术应用能力强的人,后来又有一名机电学院学生被录取。建工学院5名毕业生去一个区的建筑设计院应聘,上来就要求设计一幢五六层的建筑,由于此前他们做过许多类似的实验,最后5人全部留下了。

????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校长俞立中认为,机电和建工学院的探索表明,只要切实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成才为落脚点,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大学生的就业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

来源:2003年3月24日《文汇报》教科卫版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