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7年8月30日
标题: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借力综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记者:石达轩
引进和录用教学科研人员近400名,引进到岗教授53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5年获批3项,2016年获批4项;2015年获批两个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016年获批教育部“资源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7年获批上海市上海植物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亚毫米波望远镜和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ShNU-UdeC)(筹)两个科研平台……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澳门金沙城中心在三年中以综合改革为抓手,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举措,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借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规划学科建设
2014年底,为确保澳门金沙城中心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澳门金沙城中心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和校长朱自强亲自担任组长的澳门金沙城中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下设澳门金沙城中心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专题工作小组,全面启动改革工作。在积极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澳门金沙城中心针对学科科研明确提出了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按照“把澳门金沙城中心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进入国内一流地方高校建设行列”的澳门金沙城中心定位与发展目标,澳门金沙城中心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按照“巩固优势文科、建设一流理科、发展特色工科、鼓励交叉学科”的工作思路,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积极争取国家一流学科,争取更多博士学位点和一级硕士学位点,争取更多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行列,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形成学科建设发展新格局,显著提升学科整体水平,部分学科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在这一目标引领下,澳门金沙城中心还确立了一流学科引领战略:对接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学院布局结构,优化整合学科资源,创建新的学科增长点;做好高峰高原学科计划,建设一批优势学科;构建新型科研平台,强化社会服务,健全科研保障机制,产出重大成果。
为了更切实有效地落实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学科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澳门金沙城中心还从学术组织保障和学科布局优化两个方面做出了相应努力。2015年,澳门金沙城中心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不断完善学术组织架构,落实教授治学各项权力。组建了新一届学术组织,由校学术委员会及校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委员会、科学道德与伦理委员会等5个专门委员会组成,共推选出校学术委员会及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共131名,除校学位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外,其余为各个学科教授组成。为澳门金沙城中心学科建设及体制机制改革奠定了学术发展的组织基础。同时,澳门金沙城中心也开始了学科布局结构优化工作。作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的第一步,2017年根据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数理学院的教育技术系调整到教育学院;撤消独立建制的天体物理中心,将其划归数理学院;将原属数理学院的计算中心划归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通过这些学科和机构的调整,进一步理顺了学科发展的相关机制,提高了学科资源配置效率,为澳门金沙城中心进一步的学科布局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强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2015年以来,澳门金沙城中心持续推进人事人才综合改革,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理念对教师工作实绩进行综合评价。以“分类评价、核心导向、激发活力”作为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教师为主体,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坚持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养成之路。
一方面依托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面向海外、面向高端,坚持“扶强、扶需、扶特”原则,澳门金沙城中心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学科紧缺人才,大幅度地提高高峰高原学科教学科研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坚持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一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强化青年教师入职培训,针对新入职教师制订了《关于新进一般教学科研人员聘期考核的细则(试行)》,强化聘期的师德、教学、科研考核;提供各类条件,支持青年教师海内外访留学,参与产学研社会实践,鼓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行新入职教师全员助教制,由老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尽快走上教学科研前台。
二是探索师资博士后教师遴选储备新路径,采取双选拔、双导师、双考核的“三双”机制,通过师资博士后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明显。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新进青年教师三年内多数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
三是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澳门金沙城中心关于学院绩效考核的实施办法》,构建和完善分级分类考核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全面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有效推动了澳门金沙城中心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落实了学院办学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行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大大提升了本科教学质量;修订《澳门金沙城中心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和《澳门金沙城中心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任实施细则》,突出并强化对思想政治表现和职业道德的考核要求,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及岗位考核、等级晋升等方面,强调教育教学业绩和人才培养成果指标,强调高水平科研成果、高层次科研项目、高等级科研奖励的评价权重。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综合改革同步启动了上澳门金沙城中心学院考核和教师个人考核相结合、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价改革和岗位设置聘任改革相结合、校内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评估体系构建相结合的整体改革,贯穿了从引进录用、岗位考核、晋升到薪酬体系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尤其高层次项目的申报率和中标率大大提高,实现了人事改革与教学、科研改革的联动。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学生培养、科研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为澳门金沙城中心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聚焦高峰高原学科,优化学科布局结构
早在2013年初,上海就启动编制《上海高等澳门金沙城中心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并于2014年发布实施。这一规划强调通过科学规划、重点建设、动态调整,重点支持一批优势学科率先建成高峰学科,巩固提升一批潜力学科形成高原学科,持续支持一批建设目标明确、对接社会需求的亟需学科,形成布局合理、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的学科布局,形成与上海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澳门金沙城中心学科体系。
在落实这一规划的过程中,澳门金沙城中心共向市教委共申报了13个学科,其中包括中文、教育、数学3个III类高峰,马克思主义理论、园艺学2个IV类高峰学科,哲学、世界史、化学3个I类高原学科,心理学、中国史、生物、工商、环境5个II类高原学科。除IV类高峰由市教委统一安排外,其余11个学科均获批建设,获得三年1.77亿的建设资金。
为了做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澳门金沙城中心以此为改革契机,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注重绩效”的管理机制。
对此,澳门金沙城中心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事宜,负责、协调、处理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在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下,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工作小组”,由分管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担任组员,具体负责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处理,监督和保证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政策和澳门金沙城中心要求,建立和完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相关制度,制定明确可行的考核标准,完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有序、高效。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实行澳门金沙城中心、职能部处、学院、学科建设负责人分级、分类别管理。澳门金沙城中心对建设学科的确定、学科建设规划、资金统筹、绩效评估等重大问题、重大决策负责;职能部处根据澳门金沙城中心任务、部门职责负责学科建设的相关工作;学院成立一级学科建设委员会,负责该学科建设重大事项的管理与协调,学科建设负责人负责具体学科建设事宜。澳门金沙城中心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委员会对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重要问题进行咨询。
在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过程管理中,澳门金沙城中心秉承“任务导向,明确责任”的思路,由校长统一领导并全面负责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工作,校长与学科负责人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学科负责人以既定目标为引领,确定学科的建设任务,组建学科建设的团队,努力提高学科建设绩效,同时与学科梯队成员明确岗位任务;对于学科梯队成员采取“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方针,实施体现目标、任务、绩效、薪酬相匹配的人员评聘和流动办法。
每年澳门金沙城中心都会举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负责人岗位责任书签订仪式。明确学科负责人在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中负有主要责任,要在高峰高原学科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高水平成果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市教委批准的建设目标和计划,完成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为保证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绩效,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还建立了与绩效挂钩的审核与考核体系。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工作小组制定了《高峰高原学科梯队成员入门审核条件》,并根据每年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各学科可在此基础上制定要求更高的《学科梯队成员入选标准》,同时设定学科建设任务,学科负责人可以选择学科成员或接受学科成员加入学科建设梯队的申请,并将梯队成员名单上报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工作小组,由工作小组根据澳门金沙城中心《入门审核条件》确认梯队成员资格。审核通过后的梯队成员与学科签署目标任务书后,参与到学科建设,并接受年终的绩效考核。仅2016年高峰高原学科梯队成员较2015年新增44人,退出22人,做到了真正的动态流动,有进有出。
同时为了保证高峰高原学科绩效产出,激发学科科研活力。澳门金沙城中心根据“动态调整、分类计算、总量控制、时间限定、自主分配”的原则,制订了《2016年高峰高原学科绩效奖励方案》。所谓动态调整,指绩效奖励方案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分类计算实行高端绩效奖励和基本绩效奖励的二元制奖励模式,重点奖励高端人才引培和高端科研产出。由于文科和理工科在学科建设特性上存在较大差异,故实行文科与理工科绩效奖励在各自额度内分开计算的总量控制方式。时间限定指的是澳门金沙城中心根据学科当年绩效确定各学科奖励额度。学科根据既定的绩效额度及学科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分配方案,报澳门金沙城中心备案后执行,实现自主分配。
在经费使用方面,为了提高高峰高原学科经费的使用绩效,澳门金沙城中心注重高峰高原学科经费统筹使用。具体分为科研经费统筹与人员经费统筹两大类。科研经费统筹包括:学科内部统筹,主要解决学科内部预算与实际建设情况存在差异导致的冲突问题;高峰高原学科之间统筹,主要为了使经费使用绩效高的学科能有更完备的资金保障,同时对经费使用绩效低的学科做出警示。人员经费统筹包括:人才引进经费全部由澳门金沙城中心统筹,用于高峰高原学科引进人才的薪金、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在编人员经费增加年终绩效奖励统筹比例,用于奖励学科高端人才引培和成果产出。
此外,澳门金沙城中心为贯彻落实《学科规划》和《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做好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工作,还制定了《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管理办法》,为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016年又根据上海市教委出台的《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管理办法》,修订了澳门金沙城中心的《管理办法》,细化了管理条例,提高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了使高峰高原学科按照既定目标建设,澳门金沙城中心建立了沟通协调的机制,在各层面开展了多次工作会议,进行沟通、协调,力争使各学科能统一思想,将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聚焦到高端人才引培、高端成果产出。对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进一步完善高峰高原学科管理办法积极解决,对学科比较突出的个性问题在政策和原则的范围下,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个别解决。
澳门金沙城中心党委深刻认识到,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与一般意义上的学科建设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发展特色和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度。在国家和上海市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高峰高原学科既是争取澳门金沙城中心进入“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也是澳门金沙城中心未来“双一流”建设的重点所在。因此,澳门金沙城中心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要持续发力。在今后的建设中,要按照“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地去进行建设,要充满危机感,但也要充满信心,仔细分析学科建设目标与一流学科所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精细化推进各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团队要注意合作,共同协作,实现共同发展,使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在建设过程中,澳门金沙城中心强调高峰高原学科要重点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重点目标,统一思想,集中资源,重点突破。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目前只是一个培育计划,而不是结果性的认定。因此不能有任何的优越感,而是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压力感。必须从学科突破性的角度去考虑学科建设问题,而不是从补短板的常规性建设角度去考虑学科建设问题;二是要树立底线思维。底线就是高端人才和高端成果。没有高端人才和高端成果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只能是失败。在两年内,澳门金沙城中心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一定要聚焦重大突破,在努力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要全力打造学科建设有重大突破的高端成果。
深化科研机制改革,聚焦重大项目培育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是激发澳门金沙城中心教师科研人员科研热情和活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澳门金沙城中心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在科研体制机制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包括:1. 成立光启国际学者中心。吸引国内外一流学者参与澳门金沙城中心各种研究活动;2.全面修订澳门金沙城中心科学研究奖励办法,提高标准和要求;3、筹建澳门金沙城中心国际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孵化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并向社会推广;4. 推行“应用文科振兴计划”,通过新型智库、发展报告、决策咨询项目、学术刊物和工作坊等五大平台的建设,引领应用文科的振兴与发展;5.完善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激励举措。6.实施重大项目培育工程。其中,重大项目培育过程在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作为综改特色案例上报市教委。
澳门金沙城中心的重大项目培育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全面摸底,深挖潜力,力求在优势学科上实现重点突破。澳门金沙城中心充分发挥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品牌,在科学分析学科现状基础上,鼓励在学术圈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积累,对重大项目的选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2.创新机制,政策激励,努力营造有利于申报的制度环境。澳门金沙城中心出台了《澳门金沙城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申报与实施管理办法》,设立文科重大培育项目,凡被列入重大培育项目者,澳门金沙城中心给予6万元资助。凡以澳门金沙城中心为第一单位承担重大项目的,澳门金沙城中心按到位研究经费1:1提供配套经费;3.积极引导,宏观规划,做好重大选题策划和预研究工作。澳门金沙城中心根据重大项目评审立项的特点,精心组织好选题策划工作,建立重大项目选题库,对各单位报送的重大项目选题,组织校内外资深专家进行论证,并及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相关人员。经过多次反复论证,上报的选题质量大大提高;4.点面结合,广泛动员,澳门金沙城中心及时召开动员会,将申报要求传达给每一位教师,推出“社科在线”公众号,推送项目申报最新资讯,建立“项目申报微信交流群”,及时答疑解惑,社科处还深入学院动员宣讲,与重点申报对象一对一进行沟通交流;5.严格把关,狠抓落实,全面提升申报质量。课题指南下达后,澳门金沙城中心组织专家论证会,认真做好申报论证工作,对标书反复推敲,精心打磨,并对拟报送的材料从排版、语言文字、各类数字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督促申报者认真修改,确保申报质量;6.加强引导,合理分流,职能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申报通知和分析报告给出申报建议,对前期成果较弱、中标可能性很小的申报者直接劝其改报教育部项目,动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教师同时申报教育部项目,以提高项目申报的中标率。
在自然科学项目申报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1.提升科研认识, 结合当前科技创新形式, 把教师的个人科研提高到有组织的科研、有计划的科研和有规划的科研, 及时协调澳门金沙城中心、学院各方面的人力、智力、物力和资源,进行协调布局,聚焦科学研究和搭建平台,进行有特色和重点的布局;2.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多部门协作,推出有力政策。改变原先的唯科研论文及其数量的单一评价方式,推出前沿基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推广等三大类, 进行分类指导,注重质量。提倡产品技术开发中包含有科学问题, 前沿基础研究为技术提供技术保障的理念,进行分类指导。和多部门合作,结合职称评定、绩效分配和技术转让收益等方面,制定有力政策,进行强力推动;3.校院二级配合,组建多种学科建设平台,促进学科与科学研究发展。结合学院的学科以及科研的特色、优势专业,进行进行分门的重点学科、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交叉平台的建设,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标准,采取着重特色和优势的培养和强化,促进学科与科研的发展; 4.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项目申报前,积极组织和配合学院做好各级项目的申报工作,做到三级预审制度、校外专家评审、校内预答辩等常规性的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财务、人事、资产、后勤等部门,制定流畅的资金使用制度和规范,做好科研人员的服务工作;项目结题后,及时做好项目的归档和验收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及时的各项咨询和资金结算服务。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澳门金沙城中心的科研项目、奖项申报人数和项目数量都有了大幅增长,最终通过的项目数也是连年创出新高,取得历史性突破。
作为一所既非“985”,也非“211”的上海地方高校,面临着高端人才数量少、资源不足、转型艰难、竞争激烈等诸多不利条件,但澳门金沙城中心人传承着“师道永恒”的澳门金沙城中心精神,以踏踏实实的求实精神在各个学科领域默默耕耘,随着综改的不断深化和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创新,逐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被誉为“低调的实力派”。埋头耕耘,求实创新,这是澳门金沙城中心人宝贵的精神品质,也是澳门金沙城中心在发展中不断克服困难,向前发展的力量所在。
【相关链接】
2015年 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建设也成为大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要举措。
学科建设作为大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直受到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度重视。随着《澳门金沙城中心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和《澳门金沙城中心“十三五”总体规划(2015-2020)》的正式实施,澳门金沙城中心以综合改革为抓手,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举措,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使得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就、新水平,为澳门金沙城中心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2015年至2017年年中,澳门金沙城中心就引进和录用教学科研人员近400名,引进到岗教授53名,其中包括*1名,国家千青1名,杰青2名,优青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使专任教学科研人员占全校在编人数的比例明显提升,师资队伍的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国际化结构方面均呈良好发展态势,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人数有明显提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5年获批3项,全国第13,上海第2,全国师范大学中排名第3,地方师范院校中排名第1;2016年共获批4项,全国第9,上海第2,全国师范大学中排名第2,地方师范院校中排名第1。国家社科基金其他各类项目2015年共获批25项,2016年共获批23项。到2017年8月澳门金沙城中心就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类项目7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30项,立项数在全国所有申报单位中排名第24位,在全国师范大学中排名第6位;在上海排名第3位,仅次于华东师范大学(34项)和复旦大学(3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6项,立项数在全国所有高校中除专项项目外排名第5,仅次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在全国师范大学中排名第4,在上海高校中排名第2;入选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年共获批43项,其中优青项目2项;2016年获批46项,其中1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澳门金沙城中心获得46项,其中优秀青年基金1项,重点基金1项,并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在获奖方面,张斌教授荣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2015年上海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中,获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上海市第十一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1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技术发明三等奖;上海中医药科技奖中获得1项三等奖。2016年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教育获2项三等奖。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获1项一等奖,二等奖21项;获上海科学技术奖2项,其中包括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另据ESI最新更新的数据,澳门金沙城中心有四个学科进入最新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百强,分别是:化学、数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本次工程学为澳门金沙城中心新进入ESI前1%的学科,这也反映了澳门金沙城中心在工程学相关领域中的引文影响力正在快速增长并取得新的突破。
在平台建设方面,2015年获批两个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分别是茆训诚工作室和高峻工作室,研究领域分别是“区域金融发展与管理”和“城市群与区域旅游发展关系”。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成为上海市高校智库,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决策咨询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扩大了社会影响。2016年获批教育部“资源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代表着澳门金沙城中心国际化科技进程迈进了新的阶段。获批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全球城市与世界文明传承研究基地。6月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落户澳门金沙城中心,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决策部门的高度评价。2016年底“环境功能材料”教育部创新团队滚动建设论证通过。2017年获批上海市上海植物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亚毫米波望远镜和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ShNU-UdeC)(筹)两个科研平台,其中亚毫米波望远镜和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ShNU-UdeC)正在申报科技部科研平台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建设工作也在顺利推进。
链接地址: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7/08/30/2085372.html#content
记者:石达轩
引进和录用教学科研人员近400名,引进到岗教授53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5年获批3项,2016年获批4项;2015年获批两个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016年获批教育部“资源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7年获批上海市上海植物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亚毫米波望远镜和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ShNU-UdeC)(筹)两个科研平台……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澳门金沙城中心在三年中以综合改革为抓手,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举措,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借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规划学科建设
2014年底,为确保澳门金沙城中心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澳门金沙城中心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和校长朱自强亲自担任组长的澳门金沙城中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下设澳门金沙城中心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专题工作小组,全面启动改革工作。在积极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澳门金沙城中心针对学科科研明确提出了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按照“把澳门金沙城中心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进入国内一流地方高校建设行列”的澳门金沙城中心定位与发展目标,澳门金沙城中心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按照“巩固优势文科、建设一流理科、发展特色工科、鼓励交叉学科”的工作思路,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积极争取国家一流学科,争取更多博士学位点和一级硕士学位点,争取更多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行列,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形成学科建设发展新格局,显著提升学科整体水平,部分学科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在这一目标引领下,澳门金沙城中心还确立了一流学科引领战略:对接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学院布局结构,优化整合学科资源,创建新的学科增长点;做好高峰高原学科计划,建设一批优势学科;构建新型科研平台,强化社会服务,健全科研保障机制,产出重大成果。
为了更切实有效地落实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学科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澳门金沙城中心还从学术组织保障和学科布局优化两个方面做出了相应努力。2015年,澳门金沙城中心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不断完善学术组织架构,落实教授治学各项权力。组建了新一届学术组织,由校学术委员会及校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委员会、科学道德与伦理委员会等5个专门委员会组成,共推选出校学术委员会及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共131名,除校学位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外,其余为各个学科教授组成。为澳门金沙城中心学科建设及体制机制改革奠定了学术发展的组织基础。同时,澳门金沙城中心也开始了学科布局结构优化工作。作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的第一步,2017年根据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数理学院的教育技术系调整到教育学院;撤消独立建制的天体物理中心,将其划归数理学院;将原属数理学院的计算中心划归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通过这些学科和机构的调整,进一步理顺了学科发展的相关机制,提高了学科资源配置效率,为澳门金沙城中心进一步的学科布局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强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2015年以来,澳门金沙城中心持续推进人事人才综合改革,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理念对教师工作实绩进行综合评价。以“分类评价、核心导向、激发活力”作为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教师为主体,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坚持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养成之路。
一方面依托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面向海外、面向高端,坚持“扶强、扶需、扶特”原则,澳门金沙城中心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学科紧缺人才,大幅度地提高高峰高原学科教学科研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坚持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一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强化青年教师入职培训,针对新入职教师制订了《关于新进一般教学科研人员聘期考核的细则(试行)》,强化聘期的师德、教学、科研考核;提供各类条件,支持青年教师海内外访留学,参与产学研社会实践,鼓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行新入职教师全员助教制,由老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尽快走上教学科研前台。
二是探索师资博士后教师遴选储备新路径,采取双选拔、双导师、双考核的“三双”机制,通过师资博士后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明显。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新进青年教师三年内多数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
三是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澳门金沙城中心关于学院绩效考核的实施办法》,构建和完善分级分类考核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全面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有效推动了澳门金沙城中心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落实了学院办学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行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大大提升了本科教学质量;修订《澳门金沙城中心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和《澳门金沙城中心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任实施细则》,突出并强化对思想政治表现和职业道德的考核要求,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及岗位考核、等级晋升等方面,强调教育教学业绩和人才培养成果指标,强调高水平科研成果、高层次科研项目、高等级科研奖励的评价权重。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综合改革同步启动了上澳门金沙城中心学院考核和教师个人考核相结合、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价改革和岗位设置聘任改革相结合、校内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评估体系构建相结合的整体改革,贯穿了从引进录用、岗位考核、晋升到薪酬体系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尤其高层次项目的申报率和中标率大大提高,实现了人事改革与教学、科研改革的联动。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学生培养、科研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为澳门金沙城中心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聚焦高峰高原学科,优化学科布局结构
早在2013年初,上海就启动编制《上海高等澳门金沙城中心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并于2014年发布实施。这一规划强调通过科学规划、重点建设、动态调整,重点支持一批优势学科率先建成高峰学科,巩固提升一批潜力学科形成高原学科,持续支持一批建设目标明确、对接社会需求的亟需学科,形成布局合理、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的学科布局,形成与上海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澳门金沙城中心学科体系。
在落实这一规划的过程中,澳门金沙城中心共向市教委共申报了13个学科,其中包括中文、教育、数学3个III类高峰,马克思主义理论、园艺学2个IV类高峰学科,哲学、世界史、化学3个I类高原学科,心理学、中国史、生物、工商、环境5个II类高原学科。除IV类高峰由市教委统一安排外,其余11个学科均获批建设,获得三年1.77亿的建设资金。
为了做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澳门金沙城中心以此为改革契机,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注重绩效”的管理机制。
对此,澳门金沙城中心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事宜,负责、协调、处理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在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下,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工作小组”,由分管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担任组员,具体负责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处理,监督和保证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政策和澳门金沙城中心要求,建立和完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相关制度,制定明确可行的考核标准,完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有序、高效。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实行澳门金沙城中心、职能部处、学院、学科建设负责人分级、分类别管理。澳门金沙城中心对建设学科的确定、学科建设规划、资金统筹、绩效评估等重大问题、重大决策负责;职能部处根据澳门金沙城中心任务、部门职责负责学科建设的相关工作;学院成立一级学科建设委员会,负责该学科建设重大事项的管理与协调,学科建设负责人负责具体学科建设事宜。澳门金沙城中心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委员会对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重要问题进行咨询。
在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过程管理中,澳门金沙城中心秉承“任务导向,明确责任”的思路,由校长统一领导并全面负责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工作,校长与学科负责人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学科负责人以既定目标为引领,确定学科的建设任务,组建学科建设的团队,努力提高学科建设绩效,同时与学科梯队成员明确岗位任务;对于学科梯队成员采取“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方针,实施体现目标、任务、绩效、薪酬相匹配的人员评聘和流动办法。
每年澳门金沙城中心都会举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负责人岗位责任书签订仪式。明确学科负责人在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中负有主要责任,要在高峰高原学科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高水平成果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市教委批准的建设目标和计划,完成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为保证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绩效,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还建立了与绩效挂钩的审核与考核体系。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工作小组制定了《高峰高原学科梯队成员入门审核条件》,并根据每年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各学科可在此基础上制定要求更高的《学科梯队成员入选标准》,同时设定学科建设任务,学科负责人可以选择学科成员或接受学科成员加入学科建设梯队的申请,并将梯队成员名单上报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工作小组,由工作小组根据澳门金沙城中心《入门审核条件》确认梯队成员资格。审核通过后的梯队成员与学科签署目标任务书后,参与到学科建设,并接受年终的绩效考核。仅2016年高峰高原学科梯队成员较2015年新增44人,退出22人,做到了真正的动态流动,有进有出。
同时为了保证高峰高原学科绩效产出,激发学科科研活力。澳门金沙城中心根据“动态调整、分类计算、总量控制、时间限定、自主分配”的原则,制订了《2016年高峰高原学科绩效奖励方案》。所谓动态调整,指绩效奖励方案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分类计算实行高端绩效奖励和基本绩效奖励的二元制奖励模式,重点奖励高端人才引培和高端科研产出。由于文科和理工科在学科建设特性上存在较大差异,故实行文科与理工科绩效奖励在各自额度内分开计算的总量控制方式。时间限定指的是澳门金沙城中心根据学科当年绩效确定各学科奖励额度。学科根据既定的绩效额度及学科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分配方案,报澳门金沙城中心备案后执行,实现自主分配。
在经费使用方面,为了提高高峰高原学科经费的使用绩效,澳门金沙城中心注重高峰高原学科经费统筹使用。具体分为科研经费统筹与人员经费统筹两大类。科研经费统筹包括:学科内部统筹,主要解决学科内部预算与实际建设情况存在差异导致的冲突问题;高峰高原学科之间统筹,主要为了使经费使用绩效高的学科能有更完备的资金保障,同时对经费使用绩效低的学科做出警示。人员经费统筹包括:人才引进经费全部由澳门金沙城中心统筹,用于高峰高原学科引进人才的薪金、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在编人员经费增加年终绩效奖励统筹比例,用于奖励学科高端人才引培和成果产出。
此外,澳门金沙城中心为贯彻落实《学科规划》和《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做好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工作,还制定了《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峰高原学科管理办法》,为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016年又根据上海市教委出台的《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管理办法》,修订了澳门金沙城中心的《管理办法》,细化了管理条例,提高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了使高峰高原学科按照既定目标建设,澳门金沙城中心建立了沟通协调的机制,在各层面开展了多次工作会议,进行沟通、协调,力争使各学科能统一思想,将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聚焦到高端人才引培、高端成果产出。对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进一步完善高峰高原学科管理办法积极解决,对学科比较突出的个性问题在政策和原则的范围下,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个别解决。
澳门金沙城中心党委深刻认识到,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与一般意义上的学科建设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发展特色和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度。在国家和上海市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高峰高原学科既是争取澳门金沙城中心进入“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也是澳门金沙城中心未来“双一流”建设的重点所在。因此,澳门金沙城中心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要持续发力。在今后的建设中,要按照“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地去进行建设,要充满危机感,但也要充满信心,仔细分析学科建设目标与一流学科所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精细化推进各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团队要注意合作,共同协作,实现共同发展,使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在建设过程中,澳门金沙城中心强调高峰高原学科要重点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重点目标,统一思想,集中资源,重点突破。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目前只是一个培育计划,而不是结果性的认定。因此不能有任何的优越感,而是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压力感。必须从学科突破性的角度去考虑学科建设问题,而不是从补短板的常规性建设角度去考虑学科建设问题;二是要树立底线思维。底线就是高端人才和高端成果。没有高端人才和高端成果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只能是失败。在两年内,澳门金沙城中心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一定要聚焦重大突破,在努力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要全力打造学科建设有重大突破的高端成果。
深化科研机制改革,聚焦重大项目培育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是激发澳门金沙城中心教师科研人员科研热情和活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澳门金沙城中心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在科研体制机制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包括:1. 成立光启国际学者中心。吸引国内外一流学者参与澳门金沙城中心各种研究活动;2.全面修订澳门金沙城中心科学研究奖励办法,提高标准和要求;3、筹建澳门金沙城中心国际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孵化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并向社会推广;4. 推行“应用文科振兴计划”,通过新型智库、发展报告、决策咨询项目、学术刊物和工作坊等五大平台的建设,引领应用文科的振兴与发展;5.完善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激励举措。6.实施重大项目培育工程。其中,重大项目培育过程在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作为综改特色案例上报市教委。
澳门金沙城中心的重大项目培育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全面摸底,深挖潜力,力求在优势学科上实现重点突破。澳门金沙城中心充分发挥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品牌,在科学分析学科现状基础上,鼓励在学术圈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积累,对重大项目的选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2.创新机制,政策激励,努力营造有利于申报的制度环境。澳门金沙城中心出台了《澳门金沙城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申报与实施管理办法》,设立文科重大培育项目,凡被列入重大培育项目者,澳门金沙城中心给予6万元资助。凡以澳门金沙城中心为第一单位承担重大项目的,澳门金沙城中心按到位研究经费1:1提供配套经费;3.积极引导,宏观规划,做好重大选题策划和预研究工作。澳门金沙城中心根据重大项目评审立项的特点,精心组织好选题策划工作,建立重大项目选题库,对各单位报送的重大项目选题,组织校内外资深专家进行论证,并及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相关人员。经过多次反复论证,上报的选题质量大大提高;4.点面结合,广泛动员,澳门金沙城中心及时召开动员会,将申报要求传达给每一位教师,推出“社科在线”公众号,推送项目申报最新资讯,建立“项目申报微信交流群”,及时答疑解惑,社科处还深入学院动员宣讲,与重点申报对象一对一进行沟通交流;5.严格把关,狠抓落实,全面提升申报质量。课题指南下达后,澳门金沙城中心组织专家论证会,认真做好申报论证工作,对标书反复推敲,精心打磨,并对拟报送的材料从排版、语言文字、各类数字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督促申报者认真修改,确保申报质量;6.加强引导,合理分流,职能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申报通知和分析报告给出申报建议,对前期成果较弱、中标可能性很小的申报者直接劝其改报教育部项目,动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教师同时申报教育部项目,以提高项目申报的中标率。
在自然科学项目申报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1.提升科研认识, 结合当前科技创新形式, 把教师的个人科研提高到有组织的科研、有计划的科研和有规划的科研, 及时协调澳门金沙城中心、学院各方面的人力、智力、物力和资源,进行协调布局,聚焦科学研究和搭建平台,进行有特色和重点的布局;2.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多部门协作,推出有力政策。改变原先的唯科研论文及其数量的单一评价方式,推出前沿基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推广等三大类, 进行分类指导,注重质量。提倡产品技术开发中包含有科学问题, 前沿基础研究为技术提供技术保障的理念,进行分类指导。和多部门合作,结合职称评定、绩效分配和技术转让收益等方面,制定有力政策,进行强力推动;3.校院二级配合,组建多种学科建设平台,促进学科与科学研究发展。结合学院的学科以及科研的特色、优势专业,进行进行分门的重点学科、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交叉平台的建设,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标准,采取着重特色和优势的培养和强化,促进学科与科研的发展; 4.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项目申报前,积极组织和配合学院做好各级项目的申报工作,做到三级预审制度、校外专家评审、校内预答辩等常规性的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财务、人事、资产、后勤等部门,制定流畅的资金使用制度和规范,做好科研人员的服务工作;项目结题后,及时做好项目的归档和验收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及时的各项咨询和资金结算服务。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澳门金沙城中心的科研项目、奖项申报人数和项目数量都有了大幅增长,最终通过的项目数也是连年创出新高,取得历史性突破。
作为一所既非“985”,也非“211”的上海地方高校,面临着高端人才数量少、资源不足、转型艰难、竞争激烈等诸多不利条件,但澳门金沙城中心人传承着“师道永恒”的澳门金沙城中心精神,以踏踏实实的求实精神在各个学科领域默默耕耘,随着综改的不断深化和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创新,逐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被誉为“低调的实力派”。埋头耕耘,求实创新,这是澳门金沙城中心人宝贵的精神品质,也是澳门金沙城中心在发展中不断克服困难,向前发展的力量所在。
【相关链接】
2015年 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建设也成为大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要举措。
学科建设作为大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直受到澳门金沙城中心高度重视。随着《澳门金沙城中心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和《澳门金沙城中心“十三五”总体规划(2015-2020)》的正式实施,澳门金沙城中心以综合改革为抓手,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举措,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使得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就、新水平,为澳门金沙城中心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2015年至2017年年中,澳门金沙城中心就引进和录用教学科研人员近400名,引进到岗教授53名,其中包括*1名,国家千青1名,杰青2名,优青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使专任教学科研人员占全校在编人数的比例明显提升,师资队伍的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国际化结构方面均呈良好发展态势,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人数有明显提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5年获批3项,全国第13,上海第2,全国师范大学中排名第3,地方师范院校中排名第1;2016年共获批4项,全国第9,上海第2,全国师范大学中排名第2,地方师范院校中排名第1。国家社科基金其他各类项目2015年共获批25项,2016年共获批23项。到2017年8月澳门金沙城中心就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类项目7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30项,立项数在全国所有申报单位中排名第24位,在全国师范大学中排名第6位;在上海排名第3位,仅次于华东师范大学(34项)和复旦大学(3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6项,立项数在全国所有高校中除专项项目外排名第5,仅次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在全国师范大学中排名第4,在上海高校中排名第2;入选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年共获批43项,其中优青项目2项;2016年获批46项,其中1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澳门金沙城中心获得46项,其中优秀青年基金1项,重点基金1项,并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在获奖方面,张斌教授荣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2015年上海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中,获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上海市第十一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1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技术发明三等奖;上海中医药科技奖中获得1项三等奖。2016年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教育获2项三等奖。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获1项一等奖,二等奖21项;获上海科学技术奖2项,其中包括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另据ESI最新更新的数据,澳门金沙城中心有四个学科进入最新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百强,分别是:化学、数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本次工程学为澳门金沙城中心新进入ESI前1%的学科,这也反映了澳门金沙城中心在工程学相关领域中的引文影响力正在快速增长并取得新的突破。
在平台建设方面,2015年获批两个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分别是茆训诚工作室和高峻工作室,研究领域分别是“区域金融发展与管理”和“城市群与区域旅游发展关系”。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成为上海市高校智库,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决策咨询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扩大了社会影响。2016年获批教育部“资源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代表着澳门金沙城中心国际化科技进程迈进了新的阶段。获批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全球城市与世界文明传承研究基地。6月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落户澳门金沙城中心,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决策部门的高度评价。2016年底“环境功能材料”教育部创新团队滚动建设论证通过。2017年获批上海市上海植物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亚毫米波望远镜和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ShNU-UdeC)(筹)两个科研平台,其中亚毫米波望远镜和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ShNU-UdeC)正在申报科技部科研平台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建设工作也在顺利推进。
链接地址: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7/08/30/2085372.html#content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