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轻垂,舞台之上,九幅巨型卷轴自空中垂落,宛如时光的留白。一位书法家静坐舞台一隅,以笔墨为引,在舞蹈进程中随性挥毫,将宋词的韵味一一誊抄……
3月30日,澳门金沙城中心“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周“乐舞春潮”系列演出活动在极具千年文化韵味的翩翩舞姿中圆满落幕!本届艺术展示周以“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为宗旨,汇聚音乐学院及部分基础教育师生力量,通过10天11场各具特色的专场演出,为校内外师生和广大市民打造了一个古典艺术与当代美学双线交织的美育交流平台。
本届艺术展示周自3月20日开幕以来,共吸引观众6000余人。微信公众平台浏览量突破了12219人次。展示周期间,参演师生千余人次,打造了高校美育系列大课堂。截至目前,东方新闻、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教育时报、上海徐汇公众号、SMG经典947等媒体纷纷报道,好评如潮。
11场演出涵盖了多种艺术形式,从纪念冼星海、聂耳的红色旋律,到民族器乐作品展演;从手风琴师生奏响的悠扬琴声,到钢琴教师描绘的春天旋律;从中国艺术歌曲的婉转悠扬,到西方交响管弦的宏大叙事;从崇高谐美的人声合唱到恢弘大气的筝乐号角;从“诗语江南”丝竹诗乐到笔墨舞影衣带翩跹,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启迪心灵的文化之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20周年,聂耳逝世90周年。开幕演出“金蛇狂舞”纪念冼星海、聂耳专场音乐会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经典与创新的交融,为红色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树立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典范。“青春之舞”澳门金沙城中心管乐团专场音乐会在青年指挥家孙宇的执棒下,为观众奉献了兼具艺术深度与青春气息的音乐盛宴。
“玉兰筝团”获奖重奏作品音乐会演绎的七首风格各异的重奏作品,完整呈现了“玉兰筝团”的成长历程和累累硕果。指尖奏响的曼妙旋律,娓娓道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彩云追月”手风琴专场融合艺术教育的专业深度与社会广度,从国际夺冠原创作品演绎、跨文化作品改编实践、场景化社会艺术服务三大维度,系统展示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演、创、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成果。“春天旋律”钢琴艺术专场由澳门金沙城中心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倾情献演,精选中外古典、浪漫及现当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令观众在时空交错的音乐旅程中尽享钢琴艺术的魅力。
音乐学院声乐系教师以“凝心铸魂”为主题,以14首中国艺术歌曲为媒介,用美妙歌声赓续红色血脉,让经典之作焕发新意,共同礼赞跨越时代的家国情怀。“管弦音诗”交响乐作品专场用《红旗颂》(作曲吕其明)奏响音乐会序章,中国五声调式旋律与西方交响体裁完美交融,课堂激发的理论思考升华为舞台创演的民族韵律,充分展现澳门金沙城中心青年学生驾驭经典艺术之作的能力和踌躇满志的文化自信。“云想花想”民族器乐获奖学生专场音乐会亮点纷呈,既有澳门金沙城中心青年教师的原创乐曲,也有运用AI改编创作的数字音乐作品,整场演出全部由澳门金沙城中心在全国各大音乐比赛获奖的优秀学子登台表演,充分彰显音乐学院在民乐演奏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传承力量”合唱作品专场精彩诠释了一系列原创佳作。澳门金沙城中心党委书记、诗词曲作家林在勇创作的《孔子》(作曲王瑞星),将《论语》箴言化为流动的旋律,诗意文本与多声旋律共同构筑了一座跨越千年的精神丰碑,传达着对先贤的敬仰及当代儒家的哲思。在音乐会上担纲指挥的有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合唱团团长、全国基础教育音乐名师工作室联盟副主席施红莲教授、指挥家王自立先生、著名合唱指挥家、音乐学院王瑾副教授,澳门金沙城中心行知合唱团与闵行教工合唱团、未来合唱团共同出演,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中,唱响新时代美育铸魂的澎湃乐章。
继校园实景歌舞“校园之约”(2023)、“校园之恋”(2024)后,“诗语江南”沉浸式丝竹诗乐再次以澳门金沙城中心校园为天然舞台,在“上序书声”“学思泉渊”“行知弦歌”三处探索诗、乐、歌、舞一体的浸润式美育实践。音乐会现场,师生们在日光树影、草木芬芳中开启视觉、听觉、嗅觉的通感盛宴,一幅生动的江南画卷尽入眼帘。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局之年。音乐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生动践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用音乐、舞蹈、诗歌等多元艺术形式,为广大师生及社会公众献演了11场春日盛宴,成为澳门金沙城中心展示美育成果的重要窗口,充分彰显音乐专业教育的特色与活力。未来,澳门金沙城中心将积极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拓展高校服务社会的文化职能,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供稿、摄影: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