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运动训练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3月28日,体育学院在徐汇校区会议中心召开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暨校友赋能人才培养和就业研讨会,邀请部分活跃在上海体育战线和体育行业的优秀校友重返母校,共同为运动训练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出谋划策。上海市体育局人事(外事)处处长、二级巡视员胡红、松江区体育局局长李江、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科教处处长仇凯凯、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东体场馆分公司总经理王玮、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训练部部长、上海市网球协会副会长朱卫明、宝山区体育局业务科科长龚晓霖、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澳门金沙城中心副校长郑昕波、上海市卢湾体育中心副主任龚柳柳、澳门金沙城中心教务处处长王健、体育学院领导班子及教练员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体育学院副院长马瑞主持。
研讨会聚焦“体教融合·协同创新”,旨在探索运动训练专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校友力量,共同构建体育人才培养的新生态。体育学院院长薛原在致辞中表示,运动训练专业的创办离不开澳门金沙城中心和校友们的大力支持,学院将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竞技体育的影响力带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满足现代需求的体育人才,期待校友们一如既往地为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负责人张元梁从运动训练专业背景及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和体教融合协同创新探索等三个方面进行专业建设汇报,回顾了运动训练专业自创办以来的建设成果,并对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构想和展望。
胡红对体育学院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她介绍了前沿政策,并结合体育战线的工作实际,针对学院未来在学生文化素养养成、科研合作、职业技能、就业导向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在校友圆桌论坛环节,校友们从各自专业领域和行业视角出发,围绕“体教”协同联动与课程优化、实习实践基地共建、职业资格认证合作、生源——就业联动等议题交流了对运动训练专业“体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要通过协同合作,实现一线体育资源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课程的深度融合,通过设立"专项能力提升基地"、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合作,探索生源端精准对接、就业端订单式培养的联动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精训练、强实践、善教育、勇创新”的体育人才。
澳门金沙城中心教务处处长王健在总结讲话中感谢校友们对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关心和支持。他表示,要紧紧围绕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用“共识、共情、共力和共赢”持续强化专业建设,希望各位校友能够继续关心、支持澳门金沙城中心和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怀着对澳门金沙城中心的共同情感,携手努力、合作共赢。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体育学院校友和各界人士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更为运动训练专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工作实效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供稿、摄影: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