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术能力与规范 人文学院中文系系列讲座课程开讲

发布者:新闻中心作者:发布时间:2021-12-24浏览次数:1129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中文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本学期人文学院中文系邀请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多位知名学者,面向汉语言文学(光启实验班)、汉语言文学(师范)等专业,以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的方式,开设“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系列讲座课程。

11月11日,该课程第一讲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侯体健老师主讲,他以《从读书笔记到学术论文:方法与规范》为题,首先提出做学问最基本的着手点是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作用主要是汇聚材料与记录想法。真正的学术问题来源于对原始文献的阅读,要立足于原始文献寻找灵感,并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侯教授谈到了钱锺书先生的读书笔记,钱先生“照相式记忆”的背后是不厌其烦地阅读、做笔记,而他的笔记也再次印证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灵感是宝贵的,但灵感的记录更为重要。他又谈到学术论文的准备问题:一是选题立意重在新颖,要立足新材料,切入新角度,提出新观点;二是全面占有材料,不隐匿反面证据,要学会利用电子数据库;三是论文设计要注重逻辑框架,学会剪裁,使框架设置合理化。

1126日,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知名青年作家张怡微以《谈谈方法:从文学经验到知识生产》为题,从“知识生产与学术表达”“学术表达与个人知识”“文学经验的多元实现方式”三个方面,向学生分享论文写作的心得。她首先强调学术写作中的问题意识,指出写作时要针对问题的来源、写作的目的以及论证方法反复思考、质疑,并以王德威教授的论文《海派文学,又见传人》为例,详细阐述了学术表达的过程与方法,明确学术论文的本质是知识的生产,学术论文的结论则是作者不断修订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张老师阐释学术写作的概念,并以创意写作的“默识”现象为例,分析探讨了现代散文写作的问题。张老师强调,在学术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打破“默识”,使个人知识走向公共知识,同时要适当运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作为学术生产者必须要有对话意识,在对话的过程中促进学术的进步与学科的完善。最后,张老师围绕“我们要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学创作形式?”这一问题,区分小说、散文、非虚构写作以及民族志写作的概念,并用如何写人的例子作了具体分析,提出在文学表达过程中需要明确如何处理“自我”的问题,理解人的复杂情感、表达人的复杂欲望与心灵景观。

123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刘阳教授以《例谈本科阶段的读写与发表》为题作了该课程的第三讲。他提出做学术的两个基本要点:第一,做学问应将毅力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功底、悟性和见识。第二,要学会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方法有二:其一是在笔记本上把问题写在一面,在继续读书时发现同类问题,写在另一面,相互对照,积累既久便能获得各种各样的角度和层次上的材料,慢慢梳理其渊源流变;其二是在电脑中建立分类材料库,为以后写作做充分准备。随后,刘阳教授谈到做学问的两个重点:一是立本,所谓“本”就是打基础,做学问一定要打好基础。一方面要熟读一部经典大书,读经典也一定要注意方法,要学会把书读薄;另一方面要以专驭博,从精研一家扩大到相邻各家,形成对整个学科的认识,从而摆脱依傍,自立门户。二是善于假借,比如从名家开课顺序中巧妙体悟治学序列,也可从著书风格、推荐书目、考试题目、学者著作中巧妙体悟治学方法。在大数据时代,也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和网络提高读书和研究的效率。

12月17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刘承峰教授应邀做了题为《语言学的邀请——现代汉语语法论文写作规范》的讲座。他首先就学术论文与学业论文的概念、特点、种类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学术与学业论文具有创造性、科学性以及理论性的特点,并将学术论文分为探索性论文、争鸣性论文、综述性论文以及评论性论文;将学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以及替代方案。随后,刘承峰教授对学术与学业论文的具体写作展开详细论述。他强调选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选题的原则上要考虑客观必要性与主观可能性,通过查阅文献、社会调查等途径提出合理的选题;而在学业论文课题的选定上要保证学科专业性特点,将深度、难度与可行性相结合,注重创造性并鼓励导师与同学之间的充分交流。他又提出,在材料的收集上则要区分客观性材料与主观性材料,根据材料的种类选取合适的搜集方法;课题的研究方面则要注重常规性思维方法与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结合;在具体的执笔行文中需要编写提纲、起草和改定,最核心的是要注重结构的安排。最后,刘教授围绕《“有+VP”句式使用情况调查》一文,对学术论文的写作进行具体分析。

自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来,中文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动一流本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讲座课程是其提升教学质量的系列举措之一,目的是引导本科生深入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接下来,中文系还将开展“学术前沿与学术研讨”系列讲座课程、导师制研修课等教学活动,将名师引领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促进本科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   作者:李紫欣、帅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