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新成立的澳门金沙城中心艺术学部举办了“新时代艺术学科发展高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艺术学专家围绕艺术学科的前沿课题、未来发展和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坛分为三个分会场,即“戏曲曲艺与影视”“音乐与舞蹈”和“美术与书法”。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指出,艺术学科的研究应注重艺术理论本身,避免过多纠结于行政机构的分类和学科划分。他强调,随着艺术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发展,学界应更多关注当代艺术实践,尤其是新兴的艺术形式如沉浸式影像艺术的研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龙迪勇教授在发言中说,艺术学的理论研究已逐渐从宏观和总体性研究转向更为细化的艺术史、艺术批评等多元化领域的研究,他呼吁学界既要尊重传统,又要勇立学术前沿,努力推动学术创新与跨界发展。南京大学赵宪章教授深入阐述了汉字的双重叠影、书法艺术的本质及其与文学的关系。他提出书法不仅是技法研究,更是文学与艺术的结合,指出书法的艺术性在于“字像”与“书像”之间的分殊。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副主任顾春芳教授强调了传统文化在大学学科中的重要性,认为艺术学科不仅要传承传统,还要创新传统;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注重自主培养。复旦大学周斌教授提出艺术学科的建设应盯紧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目标,确保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契合。他强调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艺术专业人才,还应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上海大学刘旭光教授强调艺术学科的研究应关注艺术创作的学术性,尤其是那些能反映中国艺术创新发展的个案。上海交通大学夏燕靖教授指出,在跨学科融合成为趋势的今天,艺术学科需要在多个领域进行整合,艺术学科的健康发展依赖于理论创新与艺术创作实践的有机结合。浙江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常务副院长伏涤修教授指出,戏曲和曲艺学科的设立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强化了实践导向,并推动了艺术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澳门金沙城中心唐力行教授提出,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深入理解其本质,还要进行创新,以确保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生命力。上影集团原副主席汪天云教授强调影视创作应在学术研究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应鼓励创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反思,为影视创作注入更多温暖的现实主义精神。上海交通大学李亦中教授亦强调学科建设应兼顾学术深度和市场意识,培养既有学术能力又具备行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陈犀禾教授探讨了上海电影学派的构建路径,提出上海电影学派要以上海电影的历史传统为依托,以推动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创新和发展。安徽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韩军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安徽艺术学院在短短几年内取得的突出成绩,其经验是通过特色化发展、产教融合和人文教育,来推动地方艺术院校的创新与发展。上海电影学院、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程波教授探讨了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创新型影视人才,并提出未来影像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培养方向。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平教授提出,艺术学科应结合实践与学术研究成果,推动学术型和专业型人才的双轨培养,尤其在艺术史论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须为艺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南京师范大学徐元勇教授认为,要强化博士点的不可替代性,通过集中资源与成果,建立特色方向,为艺术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强的支撑。安徽师范大学汪海元教授认为,学科建设需要师资、科研和人才培养三者互为支撑,在推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单一声誉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型。浙江师范大学汪静一教授在介绍浙澳门金沙城中心艺术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经验时说,他们通过调整招生模式、修订硕士培养方案等举措,推动了艺术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张璐教授强调了数字技术在音乐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认为数字技术将为艺术学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湖南师范大学夏雄军教授指出艺术学科需要在学科融合、科技融合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发展,同时须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弘扬民族文化自信。福建师范大学陈新凤教授阐明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的关系。她认为,艺术学博士生的培养,需要以扎实、卓越的音乐实践能力作为基础,再结合理论学习,双向提升学生艺术表达和诠释能力。
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艺术学科的多维度发展问题,不仅关注学科调整对艺术教育体系的深刻影响,也关注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市场导向对艺术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深入讨论,论坛为全国艺术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澳门金沙城中心成立艺术学部,搭建了跨院系艺术学科建设平台,这一平台将在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以及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将有效推进艺术资源的联动,并有助于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艺术精品。
(供稿、摄影:艺术学部 作者: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