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网 2024年12月13日
标题:为什么这些流行语成了互联网“嘴替”
记者:许旸
临近岁末,流行语盘点纷纷出炉。昨天,上海北京不约而同发布榜单——《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公布2024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梳理发现,“city不city”“班味”等热词同时上榜。
“年度热门词语评选为人津津乐道,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众共同关心的议题,包括物质精神文化,深入吃喝住行等细节、思想心理等层面,折射出丰富的时代表情。”澳门金沙城中心人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学科负责人宗守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有的流行语持续一段时间,有的可能长期存在,也有的昙花一现“速朽”,但其中不少热词往往展现出互联网时代大众极强的语文创造力,迸发出Z世代在网络社交场景中的特定活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不过也有读者留言表示,“自己可能会避免使用流行语,更看重语言行文的规范性”,这从一个侧面代表了部分受众对网络流行语的审慎态度。
流行语背后的“流量密码”
“网络流行语被称为‘时代的标签’‘年度的纪念邮票’,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镜像和缩影,也是观察大众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独特视角。”《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杨林成透露,本着“语言的使用者决定语言的流行度”原则,整个网络海选阶段参与读者达2万人次,编辑部结合推荐频次、创造性和语用价值等因素,观察真实鲜活的语言生活,遴选出33个词条进入推选。
最终诞生堪称互联网“嘴替”的十大热词——偷感(很重)、草台班子/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班味、那咋了、(就这么)水灵灵地XX、古希腊掌管XX的神、city/city不city、包XX的/包的、红温、搞抽象。
有些博主或UP主善于捕捉并总结某一群体、某类人共同的想法,且能言简意赅表述出来,引发大家情绪共鸣,成了高流通的“流量密码”。
比如,“偷感(很重)”广泛流行于各网络平台,最初形容一个人做事拘谨、小心翼翼的状态,重点表达行为人在主观上不愿受到他人过多关注、害怕别人误会的心理。在这个词的应用语境中,“偷”并非贬义词,更多用以描述人在某些情境中的行为状态。
心理学家分析,有时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可能因环境陌生、多人围观及行为不熟练等因素而感到不安,小心谨慎可帮助人们专注于行为本身,享受像“透明人”一样默默做事才能带来的安全感。为了形容“偷感”程度之深,形成了“偷感很重”“超绝偷感”等表达。
不少流行语具备反常规、反规则、注重个性表达的特点。如“搞抽象”源于某游戏主播口头禅:“真是太抽象了!”使用者倾向于用荒诞戏谑、非线性方式来表达情绪或信息,有效释放缓解压力、促进社交破冰。
有网友总结,“搞抽象”或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即废话文学;或“抖机灵”,即通过援引当下娱乐热点或事件,利用词语本身多义性以及表达含混性,产生出人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内的答案。
某种程度上,网络流行语往往滋生于短视频、游戏等网感土壤中,继而更广泛应用于大众汉语生态。比如,“红温”最早来源于游戏角色“兰博”,其角色技能导致机体过热后会进入“红温”状态。后来这个词逐渐破圈,用于形容因情绪激动面部升温变红的状态。
“红温”比“脸红”更加委婉,不同于“跳脚”“急了”“破防”等隐含主观评价色彩的词语,它相对中立客观,使得人们的评价和交流更加顺和。
见证年轻人表达方式迭代
作为年度“汉语盘点”活动中尤具网络特色的组成部分,2024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中的网络媒体部分,采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结合领域专家意见及相关站点收录情况”方式获得。监测语料库涵盖了视频弹幕、网络新闻等多种媒体形式的语言资源,发布所分析语料规模超80亿字符。
这些用语成为网络社交的醒目沟通标签,见证了年轻人个性化表达方式的迭代,也可一窥当下社会亮点热点。《黑神话:悟空》火爆展示了中国原创3A游戏研发实力,让人赞叹“偏偏你最争气”;随着中国对外免签范围不断扩大,外国友人争相来中国打卡体验,看看“City不City”,中国游(ChinaTravel)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快节奏现代社会中,“浓人淡人”都应学会自我调整,用“松弛感”冲淡“班味儿”,成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主理人”。
无论昙花一现或历久弥新,年度流行语恰是反映时代变迁的鲜活注脚,予人启发。自中国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大量外国游客涌入中国,“city不city”应运而生,因其语调独特、魔性洗脑而快速走红网络,博主争相模仿。业内认为,“city不city”实际上是名词作形容词的用法,因city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在高频使用中衍生出“现代化、进步、洋气、新颖”等意义。
前不久,哔哩哔哩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发布2024年度弹幕——“接”。这个字常指代迎接美好的事物,如入职升职、表白成功时,用户会纷纷发出“接”字弹幕,沾沾好运,2024年全站累计发送“接”超576万次。
不难发现,在社交平台分享美好故事或时刻,传递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当下的“情绪刚需”。
链接地址:https://m.whb.cn/commonDetail/96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