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新书发布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11-15浏览次数:291

  

《光前裕后——一百个评弹人的口述历史》(简称《口述历史》)是以澳门金沙城中心唐力行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14ZDB041)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12DLS001)阶段性成果,是“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的最新力作,共计两卷,160万字。《口述历史》先后有17位博士、6位硕士参与,历经20余年,是一项浩大的抢救性文化工程。11月12日,新书发行仪式在光启学术中心11楼会议室举行。

本次发布会由上海市曲艺家协会、澳门金沙城中心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澳门金沙城中心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会议由澳门金沙城中心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主持,副校长陈恒教授在致辞中对唐力行教授及其团队在该书编纂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充分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上海澳门金沙城中心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唐力行教授,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苏州评弹艺术委员会主任陆军、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教授,上海曲艺家协会秘书长章燕、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编鲍静静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在对新书出版发行表达热烈祝贺的同时,还从历史学、曲艺学、评弹现实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角度探讨了该书的价值所在。到会的还有华东师范大学、澳门金沙城中心、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评弹团、上海音像资料馆、苏州市曲艺家协会、苏州市委研究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泰安学院、淮安理工学院等数十位学者、领导。

唐力行教授在发言中谈道,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苏州评弹人,是传统史学从未关注、记录和研究的社会群体。所以对这个群体进行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势必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唐力行教授及其由教授、博士、硕士组成的学术团队,近二十年来冒寒暑,舍昼夜,走码头,访求珍藏,广搜博采,收集资料数以千万计,又经爬梳剔取,选择其中360 万字分类编纂而成《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三卷本),去年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社会文化史资料中口述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采集口述历史。历时六年,请进苏州评弹人走进校园,举办了50场由他们主讲的“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讲座并录音录像、整理成文。这在高校学术史上是空前的,在曲艺研究史上亦是一项创举。唐力行教授及其团队又通过走出校门,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走访采集50余位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最终形成160万字的《光前裕后——一百个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二卷本)。

本书100位评弹口述人,涉及苏州评弹的各个方面。包括说书艺人、行业管理者、书目的创作者、书场经营者、票友、听众等。通过对录音录像的整理和校对,最后经由口述人确认核实,充分尊重口述人的看法、见解与思考。每个人的思考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凸显了口述历史多元性的特征。他们对苏州评弹的思考,全面反映了近百年来评弹人对苏州评弹艺术本体的思考。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苏州评弹是谁?苏州评弹从哪里来?苏州评弹往哪里去?这三个苏州评弹哲学问题的思考,在着方法论上的意义,对传统文化是普遍适用的。思考传统文化的艺术本质和发展源流,才能为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寻找出路。通过对该书的阅读,可以从中寻得答案。这是本书的意义之一。

该项目通过将《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三卷本)和《光前裕后——一百个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二卷本)的整理出版,为历史保留下了一个时代,即使若干年后苏州评弹存在的样态已难追寻,后世依然能够通过本书了解苏州评弹的起源、发展和辉煌。这是本书的意义之二。保留历史的原生态,保留普通人与其所创造的辉煌艺术的历史,是本书的意义之二。

与会嘉宾赵开生、翁思再、窦福龙等都对本书的问世表示衷心的祝贺,充分肯定了本书的学术贡献,认为其出版具有重大的意义。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