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8 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澳门金沙城中心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澳门金沙城中心在沪联合举办“教育管理伦理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论坛”。来自澳门金沙城中心和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青年学院、解放日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澳门金沙城中心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30多人出席会议。
会上,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澳门金沙城中心党委书记顾春华在致辞中指出,我们以“教育管理伦理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开展研讨非常有意义。师德是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基石,是强大大学教育体系的隐形资产,是衡量高等教育“射程”的关键因素,是教育管理宝贵的精神生产力。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就需要教育管理与师德师风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一种向上的动力,构成大学发展的灵魂,使“管理”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规范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让教师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确保教学管理与师德师风建设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学术研讨阶段,由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教育委员会会长、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澳门金沙城中心教授王正平主持。与会专家围绕着“教育管理伦理与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有何内在关系?”“当前高校在教师队伍管理中存在哪些突出的教育管理问题?应当如何改善提高?”“当前高校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和教育管理中面临哪些道德困境?应当如何破解和改善?”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和热烈的研讨。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吴新文教授作了题为《高校在教师考核评价工作中的责任伦理》的发言,指出,高校对其教师进行管理包括招聘、任用、考核、评价、晋升、调动、奖惩、解聘等,是高校作为组织的基本职能或功能领域之一,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伦理,其中包括忠诚责任、信任责任、公正责任、关怀责任。这是全面的责任,它既要对党和政府负责,也要对教师负责,还要对学生负责,同时也要对社会和其他各利益相关方负责。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才算履行了高校对教师考核评价工作的责任伦理。
华东师范大学教学部卜玉华教授作了题为《高校教育管理应当关注教师面临的五大伦理冲突》的发言,指出,伦理冲突是高校教师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难题,这些冲突通常涉及到职业道德、学术诚信、个人行为准则等方面。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面临着学术压力与学术诚信之间的冲突、师生关系中情与理的冲突、知识产权与合作共享的冲突、个人利益与职业责任之间的冲突、学术贡献与公正评价之间的冲突。面对当代高校教师的伦理困境,应当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并在教育管理中坚持合理的伦理价值导向。
上海财经大学郝云教授作了题为《高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教育管理伦理的建设》的发言,指出,教育管理伦理与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由教育管理伦理的特性所决定的,其特性包括,教育管理伦理主体性的确立有效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管理制度伦理的遵循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重要的驱动力作用、教育管理行为上做到权利伦理的要求、教育管理方式的伦理要求可以增加教师的情感认同、教育管理的责任伦理要求可以培养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符合高质量教师队伍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责任伦理要求。
澳门金沙城中心何云峰教授作了题为《教育管理各种制度要有合伦理性预先审查》的发言,指出,解决高校教育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全方位思考对策。一是要减少行政干预,深入分析师生的需求,管理人员要跟师生交心,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切实做好服务;二是要回归管理的初心是提升教师的劳动幸福感,包括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少一些管制、压力,更多地关注提高教师的劳动幸福感、尊严感、成就感、荣誉感;三是教育管理的各种制度应该有合伦理性审查,伦理委员会不应该仅仅是对师生的失德行为进行事后惩罚,而且还应该对管理制度事先进行合伦理性审查,以防止不符合伦理原则的管理制度出台。
复旦大学郭丽双教授作了题为《重塑教育管理的价值导向促进好的教育》的发言,指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管理机制要回归其本性,其关键就在于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以总体的价值理性为基础,才能实现教育管理机制的拨乱反正,让教育回到教育本身,让教师回到教师本身,而不是把教育和教师仅仅当作实现伟大目标的工具和手段。要以好的教育管理促进好的教育。同时,要正视师生价值观差异引发的道德困境,在面对师生道德困境造成的师生矛盾事件时,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来处理问题,而不能被舆论裹挟。
同济大学邵龙宝教授作了题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道德困境及其破解之思》的发言,指出,高校教育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向度是,“人是目的”,绝不仅仅是手段和工具。对师生成人成才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爱是教育管理的根本。从教育管理的理念的更新,制度、机制、政策、法规、要求等指标的制定和执行都应该考虑到整全性、系统性,定量和定性等多维性。应把对创造潜能的开发和人性的关爱有机结合起来,要讲究“适度”,即讲“中道”,既要符合人性不断改造的需要,又要有培育和呵护人才的包容性和宽容度。
上海青年学院刘宏森教授作了题为《教育管理应当避免专注于任期目标造成的急功近利》的发言,指出,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是育人。而育人是百年大计,是由无数个任期目标有机接续才能逐步实现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由无数个教育管理的任期目标有机接续推进的长期工程。教育管理是多方面因素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教育管理通过追述与奖惩、倡导与涵养等多种途径,对师德师风的建设发挥着规范、控制、引导、养成等多方面的作用。教育管理者的政绩在于在促进人的发展和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多少作用,提供了多少优质的服务。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澳门金沙城中心张文忠教授作了题为《对教师进行刚性的量化考核要关注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的发言,指出,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体系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提出明确要求并严格加以量化。有利于对教师评价考核有了客观而非主观的量化的指标。但是,这种刚性的量化考核,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首先,刚性、量化的考核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其次,刚性、量化的考核,抑制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要关注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和多元的评价方式,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解放日报社原党委副书记、周智强编审作了题为《在双向奔赴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发言,指出,师德师风建设涉及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价值导向、制度规约、考核评价、环境氛围等要素,需要形成系统性的制度和举措加以引导推进,在教师注重自身修为与澳门金沙城中心严格管理、教师爱岗敬业与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良好风尚的“双向奔赴”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双向奔赴”体现了道德建设的对应性规律和特点。对教师在道德上要求越是高,越是要尊重和呵护教师。只有注重“双向奔赴”的综合效应和整体效应,才能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赵琦研究员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管理育人目标》的发言,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将无法满足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应当致力于培育专家型、治理型和智慧型人才。应当提倡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法律、社会和伦理挑战,教育要能够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和较高社会责任意识的治理型人才。长远来看,培育智慧型人才应当是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教育管理应当迎难而上,自我变革,培育更多能解决时代难题的人才。
澳门金沙城中心王正平教授作了题为《“非升即走”、优绩主义与教育管理伦理》的发言,指出,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多起青年教师有关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我国许多高校目前实行“非升即走”政策的合理性、适宜性、合道德性问题的思考。我们应当从教育管理伦理角度,对澳门金沙城中心教师人才管理的价值目标、政策制度设计、执行和评价的深层思考。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人才管理制度,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伦理价值导向。其一,教师队伍建设不能急功近利,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其二、教师队伍人才评价,不能“五唯”至上,要坚持立德树人。其三、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规定,不能要求偏颇,要坚持公正合理。其四、澳门金沙城中心管理人员对待教师,不能官僚冷漠,要坚持人性仁爱。其五、矫正优绩主义管理方式,给优胜者以厚待,给平凡者以尊严。
澳门金沙城中心黄素珍博士作了题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当关注教师的情感性维度》的书面发言,指出,建构师德师风的建设和评价模式,需要尤为关注情感性要素的关键位置。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教师职业处在现代社会劳动体系之中,要符合职业的社会性功能所赋予从业者的规范性要求;教师职业是一项塑造人的心灵的细致入微工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劳动主体和劳动产品的关系,手段与劳动的主体具有同一性,因此对教师劳动和师德评价应当允许师德评价模式存在某种弹性的、负责任的自由裁量空间。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教育管理伦理与师德师风建设具有深刻的内在关系。专家的发言气氛热烈,理论探讨深入,观点与视角新颖,给人以良好的启发。
(供稿、摄影: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 作者:闫峥、寇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