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78年前“南市难民区”庇护30万中国难民,专家呼吁——抢救老建筑 建立饶家驹纪念碑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作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5-11-09浏览次数:1814


来源:新民晚报 2015年11月9日 A01版 头版报道
标题:78年前“南市难民区”庇护30万中国难民,专家呼吁 ——抢救老建筑 建立饶家驹纪念碑
记者:王蔚
转载:东方网 人民网 新华网等

        本报讯 (首席记者 王蔚)今天是“上海南市难民区”(即饶家驹区)开放纪念日。岁月流逝,昔日难民区的老建筑已日渐凋零。沪上史学家发出呼吁,抢救老建筑并加以修存,建立纪念碑,让人们永记上海这座城市曾经的苦难历程。

        今天,一枚饶家驹纪念章也首发面世,以表达对这位在淞沪抗战中向中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的“中国友人”的感激之情。饶家驹1913年从法国来到上海。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他积极救助难民,在租界开办收容所。当看到还有大量难民集中在南市时,他设法在中日斡旋,说服双方同意划出一片供难民居住的区域,这便是南市难民区。这块区域东西北三面以民国路(今人民路)为界,南面以方浜路(今方浜中路)为界。南市难民区自1937年11月9日正式开放,到1940年6月30日结束,坚持了两年零八个月,保护了30万中国难民。

        近日,沪上一批抗战史专家及中外史学家聚会澳门金沙城中心,共同缅怀饶家驹为上海人民所做的贡献。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澳门金沙城中心人文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说,作为“中国之友”“难民之父”的饶家驹先生,以他的博爱、智慧与坚韧在上海创立了第一个战时平民保护区。由他首创的安全区模式直接促成了战后《日内瓦第四公约》,战时平民保护成为国际法。

        上海曾是二战中保护难民最出色的城市,不仅有南市难民区,还有犹太难民保护区,但如今,南市难民区的老建筑已日渐凋零。因此,保护这些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见证,正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使命。与会的中外学者呼吁,应该抢救当年难民区的建筑并加以修存,建立纪念碑,供人们了解和瞻仰,以永记上海曾经的苦难历程。


链接地址:http://xmwb.xinmin.cn/html/2015-11/09/content_1_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