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2021年3月7日
标题:向“00后”大学生讲好、讲深、讲透!总书记寄语高校思政教师引热烈反响
记者:傅文婧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3月7日报道: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在谈到如何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总书记语重心长的一番话,在高校思政教师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严宇鸣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提出“六个要”要求,这是总书记对于我们思政课程教学的一贯要求,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足以说明“六个要”要求的重要性。对于一线的思政理论课程教师而言,我们要在具体的教学、科研行动中落实总书记“六个要”要求,以各课程教材为教学大纲,同时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动态、学科理论讨论前沿进展,更好实现政策性文件、专业学科研究成果与思政课堂教学话语体系转换,面对“00后”大学生群体,以他们更容易接受、了解的方式将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议题讲好、讲深、讲透,让同学们能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更为全面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分析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处境,带领学生更好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应对各项挑战、处理各类难题的魄力与能力,在增强学生“四个自信”的同时,进一步鼓励当代大学生更好投入专业课程学习,学有所长,为在将来就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贡献更大才干。
据悉,新一学期,在进一步优化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华政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整体配套教学团队,通过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在过程中,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对于“习思想”文献的理论研读工作,并着力收集、整理现实生活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对领导人思想的讲解与现实问题分析相结合,生动课堂教学,让学生既有所知识上的学习,更有情感上的认同,增进课程在学生群体中的受欢迎度。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闫方洁教授表示,广大思政课教师要从政治素养、家国情怀、理论思维、学术视野、人格修养等方面对照总书记的要求,做到“六个要”,以践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我们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思维,将课堂小讲台与社会大舞台密切结合,尤其是要将英雄中国人民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的英雄壮举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在有理有据、有滋有味的叙事中,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和责任意识。”闫方洁介绍,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上,华东澳门金沙城中心进行了诸多探索。例如,发放大学生社会实践护照,鼓励大学生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中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聘请社会建设各行业的优秀代表走进第二课堂,让故事的书写者来讲故事,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共同上好新时代的思政大课。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崔海英副教授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倍受鼓舞,对如何开设好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一是在课前备课环节,注重选取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及其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两会”政策主题,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备课指导;二是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课程互动交流环节,鼓励学生们积极提问,为学生们解疑释惑的同时启发他们深度思考,在“一问一答”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三是在课后指导环节,主动参与相关院系组织开展的“两会”政策主题研讨、“两会”精神学习心得分享沙龙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将“两会”政策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等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自觉成长为勇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思政教师周奇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发展更加公平更好质量的教育”是教育行业“十四五”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思政老师,要牢记使命,做好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与祖国同向同行的科技创新人才。做好指导服务,深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本学期将按照“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亮点突出、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推进各门思政课程教学。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侧重从历史维度讲好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侧重从理论维度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侧重从经典文本出发引导学生读原著、悟原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党的创新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研室侧重从个人品格维度展现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形式与政策教研室侧重从时事热点透视中印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研究生公共课教研室侧重从学理性上全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议题。
“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在医学教育联组会议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寄语让我感受很深,深刻体现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会岩副教授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思政教学工作中应该怀揣着一颗热忱的教书育人之心,坚持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准确回答学生们关切的重大问题。“比如以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鲜活事迹与人物为契机,让学生在生动案例中体会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孙会岩介绍,“思政课教学不限于课堂的项链模式是我们思政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思政课教师自身应坚定理想信念,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术功底讲好思政课,善用“大思政课”提升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素养和知识水平。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王金伟表示,作为一名高校一线思政课教师,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讲话倍感骄傲,备受鼓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始终坚持按照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六个方面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将中国抗疫的英雄故事贯穿到课堂教学的过程,用生动素材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越性,让学生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体悟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伟大成就的艰辛历程。
“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我不仅感受到了这一份职业的光荣,同时也感受到了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宝珠感慨道,“事实上,思政课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它更是一个系统,是至少囊括课堂理论、实践真知和社会历练三部分的空间体系。”如何才能利用好思政课这一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使之起到系统培育时代新人的作用?王宝珠表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将政策性语言经过学术研究转化为课堂语言,尝试引入“问题网链”方式,形成专题化教学,使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从而使学生在面对陌生问题时,能够具备自己的逻辑架构、系统方案,这样才能在纷杂的信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实践课教学中,注重结合时政热点,延伸课堂理论与逻辑,使学生不断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深究其形成逻辑与应对体系。“比如,学生通过实践课探究抗疫中的基层治理、探索身边的百年红色基因等等。在社会历练方面,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也一直致力于探索育人模式创新,最近马克思主义学院“80后”思想课教师开始担任法学院本科生班导师,直接与学生深入互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在暑期直接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基层历练,进而将课堂与社会深度融合,起到最大积极作用。”
澳门金沙城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表示,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讲话精神,蕴含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要求,给未来的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方向。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我们的思政课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聚焦时代命题,从我国丰富、生动而伟大的社会实践中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充分运用伟大实践中的鲜活素材,引导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爱国情、报国志写在祖国大地上,全面呈现思政课的独特品质。
“澳门金沙城中心近年来在思政课改革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张志丹介绍,一是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点,加强课程育人力度。突出主题主线,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二是把握实践教学契合点,拓展实践育人广度。推进社会实践理念创新,构建仪式、情景、分享、朋辈、网络为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化“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搭建实践育人活动载体,挖掘上海红色资源和“四史”中的思政元素;三是讲好“大思政课”,深入挖掘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生动实践的“育人”元素。“去年澳门金沙城中心师生写下的亲历文存《我在湖北》、马院开发的《疫情防控的中国力量》思政金课,还有近期关于脱贫攻坚的思政大课,都是澳门金沙城中心倡导把思政课上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写照。”张志丹说。
链接地址:https://n.021east.com/pnews/161511831977016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