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19日,东亚汉诗史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东亚汉诗论丛》《东亚汉诗丛选》新书发布会在澳门金沙城中心举办。出席本届会议的130余位专家学者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出版集团,会议选取了80余篇论文进行交流探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汉诗史”阶段性成果《东亚汉诗论丛》《东亚汉诗丛选》在会上发布。
开幕式由澳门金沙城中心严明教授主持,王宏超教授为大会致欢迎辞。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刘耘华教授、日本福冈国际大学海村惟一教授、江西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桂梅分别致辞,共同展望东亚汉诗的传播与研究未来。
开幕式后,与会学者共同见证陈飞教授主持《东亚汉诗论丛(第一辑)》和《东亚汉诗丛选》新书发布。凤凰出版社吴琼编审、江西教育出版社陈骥主任分别介绍了《东亚汉诗论丛(第一辑)》《东亚汉诗丛选》的出版情况。本套丛书共有七部,分为朝鲜汉诗选、越南汉诗选(全两册)、琉球汉诗选、日本汉诗选(全两册)和东亚词选,是研究东亚诗文的重要文献基础。
发布会后,肖瑞峰、郑羽洛、王小盾和范建明等教授分别就王韬旅日唱和诗、韩国汉诗中的“家族”问题、汉诗在域外的生存和江户汉诗的发展分期问题进行报告。
陈福康、李定广、张寅彭、黄仁生教授分别就四位专家的发言作出精彩点评,充分肯定他们研究成果建树的同时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了重要补充。
18日下午,12组平行论坛分别举行。第一分会场的王成、杜慧月、孔英民、李书宁、王玉姝、吴文善等专家学者,以朝鲜古代诗学溯源研究为议题,在诗学溯源的基础上注重分析朝鲜汉诗人的主体意识。
第二分会场以朝鲜汉诗中的人、物形象研究为议题,闫晶、赵红卫、卢乃心、苏岑、李振政、刘玥等学者出席。评议人王成教授提出的旧文献新用,新文献巧用等观点,为学者们拓宽研究维度提供助力。
第三分会场聚焦朝鲜汉诗中的人、物形象研究,陈敏、崔英花、刘心如、刘志峰、李章玲、张雪君等6位学者先后发言。左江教授围绕文献资料的引用和文本的时代性进行点评,探讨了朝鲜汉诗刊本在东亚世界的流传情况,朝鲜汉诗对中国文学中独特诗体的接受及原因等问题。
第四分会场探讨朝鲜文人交往与唱和,张政君、左江、张佳佳、王琳、马琳等5位学者宣讲论文。刘志峰教授围绕中朝诗人交流酬唱的文化思想史意义进行评议,探讨了文化交流视域下朝鲜汉诗文的东亚性及其本土特色。
第五、六分会场以东亚视域中的文人唱和研究为主题展开研讨,黄仁生、肖大平、刘丹、夏敏、周雨斐等学者主持或评议。评议人认为,汇报论文对东亚文人唱和研究立足扎实的文献基础,提出有价值的论题,细致分析考证,并对诗歌做精彩解读,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第六、七会场围绕交互影响下的东亚诗学衍变展开讨论,吴雨平、李玉栓、吴夏平、许建业等学者担任主持人或评议人。发言人汇报主题关注日本平安时期至明治维新后的诗学衍变、汉诗与俳句之关系,评议学者认为,参会论文提出了思想交流中融汇东亚诗学的新观点。
第九、十分会场关注日本汉诗的接受与独特视界,蒋寅、陈茜、陆颖瑶、王连旺等学者主持或评议。蒋寅教授对呈现日本汉诗接受中国古典诗学的多元具象与独特视界发表见解,积极回应大会主旨。
第十、十二分会场分别关注越南汉诗研究和日本汉诗文献考辨与意象阐释。在评议中,严艳教授提到要在越南汉诗的研究中,从审美、影响力、艺术价值等多角度去进行综合评述。罗宇老师在论文选题上的趣味性、中古诗画与五山文学结合的研究范式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11月19日上午,会议进行闭幕式环节。大会报告阶段,北京大学刘玉才教授主持,严明教授、白若思研究员、严艳教授和韩东副教授分别聚焦东亚、越南、朝鲜汉诗发表观点。
小组总结阶段,各平行论坛评议人对分组议题中探讨交流的成果进行分享。最后,吴留营副教授作大会总结,由周而复始、和而不同、悬而未决、死而复生四个关键词展开,汇报会议心得。
东亚汉诗史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增进学者间特别是海内外学者间的交流与探讨,共同开拓东亚汉诗研究新格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新的活力。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