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日下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师队伍建设国际研讨班开幕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举行。本期研讨班由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办,主题为“高素质教师,高质量教育”。本期项目有来自匈牙利、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智利、埃塞俄比亚等17个国家的26名教育官员和专家共同参与。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出席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吴秀生,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吴劲松,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姜其和,上海师范大澳门金沙城中心长袁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苏州大学副校长沈明荣等领导。
朱永新向各国同行简单介绍了发起本期项目的初衷。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时代背景下,举办本期项目是为了携手更多的国际教育界同仁,站在世界文明史的角度面向未来,不断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的教育还需要做什么”。本世纪初开启的新教育实验是一项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本期项目的正式启动是中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民间力量探索国家之间教育交流的新尝试。他期望各国同行能够加强合作,为世界各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袁雯致欢迎辞,她首先对来自世界各国的教育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对全国政协、教育部、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等机构的支持表达感谢。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澳门金沙城中心希望通过本期项目搭建一个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国际交流平台,成就更好的教师教育,为全球教师发展做出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张民选在致辞中向各国同行展现了世界文明相生相息、和谐共生的历史画面。两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在推动各文化、各文明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千年后的今天,来自不同国家的教育工作者们又汇聚在“一带一路”共建的旗帜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的建立和持续发展,能够为各国分享教育经验、创新教育实践提供国际平台。
吴劲松指出,教师培养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部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一道,通过高质量教师教育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吴劲松提出各国共建三个共同体的倡议:共建教师人才培养共同体、共建教育政策研究共同体和共建教育理念互鉴共同体。他希望本期研讨班能够提供一个宽广的平台,支持各国同行分享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
沈明荣在讲话中强调教育对于传承文明与知识,创造美好未来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培育高素质教师是建构高质量教育的关键所在。朱永新在苏州大学工作期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加快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是增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的桥梁。
喀麦隆中等教育部官员恩杰·马丁·埃松戈博士代表本次研讨班学员对组织方和资助方的支持表示感谢,对于系统学习了解中国教育经验充满期待。在此次项目期间,他与各位国际同行的首要任务是找出中国教育体系建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成功经验,通过向所在国家提供政策建议和改进方案,探索本国教育质量提升的系统方案。
开幕式后,黄小华作特邀演讲,全面介绍了中国教师政策和教师教育发展的经验。他从成效、新形势、经验三个方面,向各国同行阐述了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势与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学历层次持续提升、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机制逐步完善、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升,为中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系统支持。展望未来,中国政府和教育界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持续推动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度全人教育奖获得者宋新菊回顾了她成为“新教育”教师的历程。她以自身的实际经历阐述了以人为中心的新教育课程。演讲过程中,她向各国同行介绍了“梅文化”课程、黄河文化课程、恐龙课程以及共写课程。这种新教育课程创造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使得孩子、老师、父母都能够共同参与,让每个孩子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生命的尊严。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澳门金沙城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新教育基金会及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等机构代表参加开幕式。据本期项目负责人澳门金沙城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宁波介绍,项目的执行时间是11月2日-15日,项目议程包括研讨会、工作坊、澳门金沙城中心访问和文化活动。本期项目将以新教育实验的整体理念和实践路径为基础,向各国同行展示中国基础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典型经验,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供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 摄影:宣传部)